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环境侵权行为的举证责任分析/庄华伟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14 02:43:44  浏览:887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环境侵权行为因其特殊性,举证责任也有别于一般侵权行为,其主要差别在于环境侵权的受害人难以按照传统的举证责任制度来举证,进而使其自身权利难以得到有效救济。本文从合理分配环境侵权举证责任,平衡环境侵权行为中双方当事人利益的角度出发,研究分析我国环境侵权行为的举证责任分配所体现出的公平正义价值。

  一、举证责任分配的理解及意义

  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又被称为证明责任,是指法律要求诉讼当事人对自己主张的事实,应当提供相应的证据予以证实。完整的举证责任应包括两个方面内容,即提出证据的责任和说服责任。一方面,从行为意义上,当事人为避免败诉风险,对其主张事实需提供证据进行证明;另一方面,从结果意义上讲,即使当事人对其所主张的事实进行了证明,但该待证事实最终也是真伪不明,也应承担裁判上的不利后果。

  举证责任是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核心,举证责任的分配是指在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事实真伪不明的败诉风险,在双方当事人之间进行分配,平衡双方当事人之间的诉讼风险。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也就是学者们归纳的“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性举证责任分配原则,一般认为,民事诉讼中的主体是平等的,因此,所承担的举证责任也应该平等。如果仅从字面分析,该条仅是在行为意义对举证责任进行了规定,因此在后续出台的《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等司法解释中,对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做出了更为细化和深入的规定。从上述法律规定的内容来看,我国已经形成了以法律要件分类说为基础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体系。即:凡主张权利发生的当事人,需就构成该权利发生的法律要件事实负担举证责任;凡主张该权利消灭、障碍、制约的当事人,也应相应的就构成该法律要件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具体到侵权行为中,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侵权行为、损害事实、加害人过错、损害事实与行为人之间的因果关系。双方当事人也应该围绕以上有争议的法律要件事实进行举证。

  与一般性的“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相对应的是举证责任倒置规则。随着社会、经济、科学的不断发展,产品质量、医疗、高度危险作业及环境污染等等纠纷的产生,让法律人们越来越感觉到了“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的不足。因为让缺乏专业知识、无信息来源、无经济实力的受害人承担上述种种纠纷的举证责任,就会使他们陷入因举证不能进而承担权利救济无望的后果,而这显然有悖于举证责任分配所遵循的公平正义原则。举证责任的倒置,是指将依据法律要件分类说应当由主张权利的一方当事人负担的证明责任,改由否认权利的另一方当事人就法律要件事实的不存在负担举证责任,通俗来讲,就是“我主张,你举证”。在侵权诉讼中,按照法律要件分类说,本应当由主张赔偿请求权的原告负证明责任,但在举证责任倒置的语境中,否认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被告就需要对自身无过失、对原告所受损害与自己的违法行为无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二、环境侵权行为的特性分析

  与一般侵权行为相比,环境侵权行为有其特殊性与复杂性,这也要求在环境侵权案件中的举证责任分配,需与一般侵权行为有所区别。

  第一,环境侵权行为具有间接性与复杂性。区别于一般侵权行为,环境侵权的侵权责任人、侵权行为,均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环境侵权人并非直接对受害人实施侵权行为,而是通过环境来影响。因此,受害人的权利即便受到了侵害,也并不能直接迅速的找出实施侵权行为的行为人,并且,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科学的不断发展,许多侵权行为并非单独的对受害人造成影响,受害人的权利受损原因是多方面的,是综合性的,侵权人与侵权行为隐蔽性更强。

  第二,环境侵权行为的损害结果难以确定。一方面,环境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范围往往特别大,涉及受害人较多。如酸雨致害,渔业污染等;另一方面,环境侵权行为的结果相当大一部分都有潜伏性与持续性的特点。如污染物的排放可能并不会立即对环境、对受害人造成影响,具有很强的潜伏性。同时,即便是立即产生影响,侵权行为人停止了侵害,但损害后果也并不会因此而停止,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会在不知不觉中长时间影响受害者。

  第三,环境侵权行为的主体关系具有不对等性。在环境侵权中,致害方与受害方的地位、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力的能力都有差距,传统民法中的平等性在环境侵权行为中难以达到法理上的一致。再者,相对于致害方而言,受害方是弱者,从基于保护弱者的公平正义理念出发,也需要我们在举证责任分配上对受害方有所考虑。

  综上三点,《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66条规定:“因污染环境发生纠纷,污染者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也就是说,正式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在环境侵权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实施倒置。

  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这种举证责任倒置,转移的只是部分要件事实,而不是全部。就损害事实及损害后果,原告仍需承担举证责任。只有完成了这些证明责任后,被告拒不承担法律责任就需举证证明存在上述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三、环境侵权举证责任分配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前文已经讲过,一般侵权行为案件中,当事人需要就侵权人的侵权行为、主观过错、受害人的损害结果及加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这四大要件进行证明。具体来说,我国环境侵权行为举证责任的分配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环境侵权行为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因环境侵权行为的特殊性,我国以及世界多数国家,都将环境侵权行为作为一种结果责任,不考虑侵权人的主观方面,即“有损害有责任,无损害无责任”。环境侵权行为受害人的损害事实既已发生,就可以推定加害人有责任(二者当然需要有因果关系),加害人无过失的理由对其承担责任无影响,其不得以“无过错”来进行免责抗辩。这也符合社会实质公平正义的追求。因此,在环境侵权行为案件中,我们可以不必考虑侵权人的行为是否有过错,只要具备一般侵权行为的其他三个要件,侵权人就需要承担侵权责任。也就是说,当事人只需就剩下的三个方面在举证责任内进行分配。

  (二)环境侵权行为中的侵权行为举证责任由受害人承担

  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本身并不必然具有违法性与可责性,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污染行为成为了一种客观存在,只有污染行为在法律、制度规定的许可范围内,其本身并不具有可诉性。因此,受害人就侵权行为起诉,需要就存在该侵权行为进行举证,因为如果将这一责任转移给侵权人,势必会造成众多企业疲于应诉,消耗社会资源。当然,侵权人也可以对自己没有侵权行为提出证据,证明自己并非适格被告。

  (三)环境侵权行为中因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后果由受害人承担

  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后果,分为经济上的与非经济上的,经济上的包括对人的生命、健康、财产造成的直接损失,非经济上的包括对人的正常生活、学习造成的妨害及精神上的伤害。从一般侵权行为的举证责任来看,受害人在起诉时,就需要有具体的诉讼请求,这就需要通过对自身所受损害的范围、程度、具体数额及计算方式进行举证。

  (四)环境侵权行为中损害后果与侵权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由侵权人承担

   一般侵权行为中,受害人除了证明损害后果和侵权行为的存在外,还需要对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举证,这也是整个证据链条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在一般侵权行为中,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不难锁定。但是在环境侵权行为中,要明确二者的因果关系,对于普通的受害者来说,确实存在困难。前文已经提到,环境侵权行为本身就具有隐蔽性与持续性,而环境侵权中的因果关系中,原因行为还往往具有复杂性与综合性,一因多果,多因一果的情形时有发生,并且局限于现阶段的科学水平,有些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还有可能不能全面正确的认识。加上主体之间的不对等性,无形中加大了受害人承担举证不利进而败诉的风险,导致权利救济不能。以上几个方面的特点,决定了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的认定,适用传统意义上的因果关系举证分配明显不妥。正基于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4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66条均对环境侵权行为的因果关系举证责任进行了倒置的分配。

  四、我国环境侵权行为举证责任分配存在的问题

  (一)、有关因果关系的责任倒置规定太过单一

  因果关系到底应该由谁来承担举证责任是由法律预先设定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所决定。在环境侵权行为举证责任倒置的问题上,加害人承担的举证责任范围包括:具有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实施的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无因果关系。如果加害人对上述两项内容不能提供充实的证据加以证明,则承担对其举证不利的后果。反之,受害人仅需证明存在环境侵权行为和损害后果,至于二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不在其考虑之列。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际招标机构资格审定办法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国际招标机构资格审定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证招标机构的服务质量,建立良好的招标竞争机制,保障国际招标规范有序进行,维护招标的公开、公平、公正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1999年第1号令《机电产品国际招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1号令),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际招标机构是指从事机电产品国际招标业务和从事其它国际招标采购业务的招标机构。凡从事上述业务的招标机构均实行资格审定制。
第三条 招标机构资格审定是指招标机构资格等级审定和定期复审。招标机构资格等级分为甲、乙两级。
第四条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以下简称外经贸部)负责全国国际招标机构的资格审定工作。
第五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外经贸主管部门或机电产品进出口管理机构负责本地区招标机构的初审工作。

第二章 资格条件
第六条 招标机构资格申请需具备以下条件:
(一)招标机构与行政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没有行政隶属关系。
(二)必须是独立核算的企业法人。
(三)必须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内部管理的规章制度。
(四)必须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和开展国际招标业务所需的设施、资金以及连通专业信息网络的现代化办公条件。
(五)具备编制中、英文招标文件的专业人员。
第七条 申请甲级招标资格,除具备第六条款外,还需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五年以上机电产品国际招标业绩,或具有五年以上外贸经营权,且进出口商品主要为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
(二)注册资本800万元(人民币)以上。
(三)近三年年均外贸进出口总额在8亿美元以上,或近三年机电产品国际招标业绩累计在1.2亿美元以上(以1号令附件二“评标报告”中预计合同价为依据,下同)。
(四)中级职称及以上外贸专业人员、专职招标人员不得少于职工总数的70%。
第八条 甲级招标机构,可从事利用国外贷款和国内资金采购机电产品的国际招标业务和其它国际招标采购业务,具有与国外中标厂商签订招标项下合同的进出口经营权。
第九条 申请乙级招标资格,除具备第六条款外,还需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三年以上机电产品国际招标业绩,或具有三年以上外贸经营权,且进出口商品主要为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
(二)注册资本500万元(人民币)以上。
(三)近三年年均外贸进出口总额在5亿美元以上,或近三年机电产品国际招标业绩累计在5000万美元以上。
(四)中级职称及以上外贸专业人员、专职招标人员不得少于职工总数的60%。
第十条 乙级招标机构,可从事利用国内资金采购机电产品的国际招标业务。
第十一条 近三年机电产品国内招标业绩累计在3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招标机构可预申请乙级资格。当第一年机电产品国际招标业绩达到2000万美元时,可正式申请乙级资格。

第三章 资格申请及审定
第十二条 招标机构在申请或预申请国际招标资格时需提交以下材料:
(一)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外经贸主管部门或机电产品进出口管理机构的初审函件。
(二)申请书。内容包括:组建时间、人员结构情况,专家支持系统和计算机、信息网络等配置情况,国际、国内招标业绩或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业绩综述。
(三)招标机构章程。
(四)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原注册机关的确认章)。
(五)进出口企业资格证书。
(六)机电产品国际招标业绩一览表(附一)及分项表(附二、三,以统计月报为准)或进出口贸易业绩一览表(附四)。
(七)近三年外贸500强排列次序和进出口金额。
(八)机构设置表(附五)。
(九)其他有关招标机构的文件。
第十三条 外经贸部接到招标机构符合要求的资格申请后,在一个月内组织审核。对符合条件者,由外经贸部颁发《国际招标资格甲级证书》或《国际招标资格乙级证书》(以下简称证书)。证书自签发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三年。
第十四条 对预申请乙级资格的招标机构,经外经贸部审核认为符合条件的,颁发《国际招标资格乙级证书》,证书自签发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一年。

第四章 资格复审、变更和终止
第十五条 外经贸部每三年对招标机构的资格进行复审。对符合其资格等级条件的,重新颁发相应的等级证书。
第十六条 招标机构在有效期届满后的第一个月向外经贸部提出复审申请。外经贸部接到招标机构符合要求的资格复审申请后,在一个月内组织审核。
第十七条 资格复审所需申报的材料,除依照本办法第十二条款申报外,还需提交经工商、税务部门年审通过的财务报表(即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及报表说明。
第十八条 招标机构在变更机构名称时,应向外经贸部申请更换证书;招标机构在组织机构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向外经贸部重新申请证书。
第十九条 招标机构在终止国际招标业务后的一个月内,应将证书交回外经贸部。

第五章 违规处罚
第二十条 下列行为之一者,属违规:
(一)资格申请或资格复审时弄虚作假的;
(二)涂改、转让资格证书的;
(三)在招标业务中有下列违反1号令行为的:
1.相互串通虚假招标的;
2.未按《机电产品国际招标管理办法》评标规则评标的;
3.评标报告不如实反映招标文件、投标书实际情况的;
(四)其他违反《对外贸易法》、1号令和本办法的行为。
第二十一条 处罚
(一)属第二十条(一)款者,取消申请或暂停一年资格,并在一年内不再接受其申请。
(二)属第二十条(二)款者,取消其国际招标资格,并在三年内不再接受其申请。
(三)属第二十条(三)、(四)款者,视情节进行通报批评、暂停或取消其国际招标资格。
(四)未按规定时间参加资格复审的,被视为自动放弃其国际招标资格。
(五)一年内累计三次不按规定逐月上报统计资料的,暂停其招标资格一年。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外经贸部负责解释。过去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符的,均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附一:
招标业绩一览表
填表日期:
----------------------------------------------------------------------------------------------------
| 年份| | | | 累 计 |
| |------------------|------------------|------------------|------------------|
|名称 |国际招标|国内招标|国际招标|国内招标|国际招标|国内招标|国际招标|国内招标|
|----------------|--------|--------|--------|--------|--------|--------|--------|--------|
|委托项目(个) | | | | | | | | |
|----------------|--------|--------|--------|--------|--------|--------|--------|--------|
|委托金额 | | | | | | | | |
|----------------|--------|--------|--------|--------|--------|--------|--------|--------|
|中标金额 | | | | | | | | |
|其中: |--------|--------|--------|--------|--------|--------|--------|--------|
|国内中标金额 | | | | | | | | |
|----------------|--------|--------|--------|--------|--------|--------|--------|--------|
|平均节汇(资)率| | | | | | | | |
|----------------|--------|--------|--------|--------|--------|--------|--------|--------|
| 备 注 | | | | | | | | |
----------------------------------------------------------------------------------------------------
注:国际招标用美元填写,国内招标用人民币填写。
招标机构(签章):

附二:
国际招标项目分项表
填表日期:
--------------------------------------------------------------------------------------------------------------------
| | | | | |资 金|中标金额(万美元)|节 汇| |
| 委 托 单 位 | 项 目 名 称 |中标时间|招标编号|委托金额| |------------------| |节汇率|
| | | | | |来 源|国 外|国 内|金 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中标时间系发出中标通知书时间。

附三:
国内招标项目分项表
填表日期:
------------------------------------------------------------------------------------------------------------------
| 委托单位 | 项目名称 |中标时间|招标编号|委托金额| 中标金额(万元RMB) | 节资金额 | 节资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中标时间系发出中标通知书时间。

附四:
进出口贸易业绩一览表
金额:美元 填表日期:
--------------------------------------------------------------------------------------------------------------------
| 年 份| | | | 累 计 |
| |----------------------|----------------------|----------------------|----------------------|
| | 进出口 | 进 口 | 进出口 | 进 口 | 进出口 | 进 口 | 进出口 | 进 口 |
|商品名称 | 总额 | 总额 | 总额 | 总额 | 总额 | 总额 | 总额 | 总额 |
|----------------|----------|----------|----------|----------|----------|----------|----------|----------|
| 总 额 | | | | | | | | |
|----------------|----------|----------|----------|----------|----------|----------|----------|----------|
| 机电产品 | | | | | | | | |
|----------------|----------|----------|----------|----------|----------|----------|----------|----------|
| | | | | | | | | | |
|详|------------|----------|----------|----------|----------|----------|----------|----------|----------|
|细| | | | | | | | | |
|分|------------|----------|----------|----------|----------|----------|----------|----------|----------|
|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新技术产品 | | | | | | | | |
|----------------|----------|----------|----------|----------|----------|----------|----------|----------|
| | | | | | | | | | |
|详|------------|----------|----------|----------|----------|----------|----------|----------|----------|
|细| | | | | | | | | |
|分|------------|----------|----------|----------|----------|----------|----------|----------|----------|
|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备 注 | | | | | | | | |
--------------------------------------------------------------------------------------------------------------------
企业名称(签章):

附五:
机构设置表
填表日期:
----------------------------------------------------------------------------------
|原机构名称 | |
|--------------|--------------------------------------------------------------|
|现机构名称 | |
|--------------|--------------------------------------------------------------|
|地 址 | | 邮 编 | |
|--------------|------------------------|------------|----------------------|
|电子邮件地址 | | 传 真 | |
|--------------|------------------------|------------|----------------------|
|法人代表 | | 联系电话 | |
|------------------------------------------------------------------------------|
| 内 部 机 构 设 置 |
|------------------------------------------------------------------------------|
|名称 |人数 |业务范围 |联系电话 |
|----------------|----------------|--------------------|--------------------|
| | | | |
|----------------|----------------|--------------------|--------------------|
| | | | |
|----------------|----------------|--------------------|--------------------|
| | | | |
----------------------------------------------------------------------------------
招标机构(签章):



武器装备研制设计师系统和行政指挥系统工作条例

国务院


武器装备研制设计师系统和行政指挥系统工作条例

1984年4月4日,国务院/中央军委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武器装备(含卫星系统,下同)研制工作中的责任制,以缩短研制周期,节约经费,保证质量,加速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武器装备研制设计师系统(以下简称设计师系统)是由各级设计师组成的跨建制、跨部门的技术指挥系统,负责武器装备研制中的设计技术工作.
第三条 武器装备研制行政指挥系统(以下简称行政指挥系统)是由各级行政指挥组成的在各自行政隶属关系范围内实施行政指挥的系统,负责本部门武器装备研制的组织指挥,计划调度,人员、经费、物资保障等工作,并组织跨部门的协调工作.
第四条 为加强武器装备研制中的经济责任制,国家重点研制型号应当逐步建立会计师系统.总会计师在行政指挥系统总指挥的领导和总设计师的指导下,负责编制型号总概算,审核科研经费的预、决算和成本核算,并对研制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总会计师的工作职责另行制定.
第五条 武器装备研制设计师系统和行政指挥系统(以下简称两个系统)的各级负责人应当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执行上级有关规定,共同努力,保质保量按期完成研制任务.

第二章 设计师系统
第六条 武器装备型号研制任务经上级批准列入计划后,负责研制抓总工作的部门应即组成设计师系统.设计师系统由武器装备的型号总设计师、系统或分系统的主任设计师和单项设备(含部件,下同)的主管设计师组成.简单的武器装备型号可只设主任设计师或主管设计师.各级设计师可设副职.
总设计师应当由政治思想水平高,事业心强,专业知识和设计经验丰富,组织能力强的技术干部担任.
第七条 国家重点研制型号的总设计师和副总设计师由主管部门提名,报请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国防科工委)任命;其中特别重要或技术协调特别复杂的型号,其总设计师由国防科工委报请国务院、中央军委任命.国家重点研制型号的主任设计师和主管设计师,以及未列为国家重点研制型号的各级设计师,由主管部门或研制部门任命.
第八条 总设计师是武器装备研制任务的技术总负责人,即设计技术方面的组织者、指挥者,重大技术问题的决策者.其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上级批准的战术技术指标要求,按照标准化、系列化、规格化、通用化的原则,组织方案论证,进行经费--效能(费效比)的全面分析,选择技术途径,提出总体方案,并参与拟制型号研制计划.
(二)根据上级下达的研制任务书,制定研制程序,确定各系统的设计任务书(协议书),组织型号设计,协调解决研制过程中的重大技术问题.
(三)在研制过程中,进行可靠性设计,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从设计上确保武器装备的研制质量.
(四)在战略武器型号的设计定型过程中,负责组织靶场和使用部门共同编制定型试验大纲;在常规武器型号的设计定型过程中,参与编制定型试验大纲.
(五)在设计定型阶段,负责组织拟制设计定型技术文件.
(六)召集有关设计师会议,协调并决定总体和各分系统研制中的重大技术问题.
(七)提出型号研制和试验的技术保障要求.
(八)推荐下属设计师人选,考核下属设计师,提出奖惩及调整意见.
第九条 主任设计师是系统或分系统的设计技术负责人,主管设计师是单项设备的设计技术负责人,其主要职责均可参照总设计师的职责执行.主任设计师和主管设计师应当根据设计任务书(协议书)的要求,制订设计方案,保证总体方案的实现.
第十条 总设计师的技术抓总机构是总体设计单位.总设计师的日常办事机构,可以是其所在单位的科技管理部门;也可以在本部门编制内抽调人员另设精干的总设计师办公室.

第三章 行政指挥系统
第十一条 行政指挥系统由武器装备的型号总指挥及各级指挥组成.总指挥和各级指挥一般由主管部门或研制部门的行政领导兼任.各级指挥可设副职.
第十二条 国家重点研制型号的总指挥和副总指挥由主管部门提名,报请国防科工委任命;其中特别重要或技术协调特别复杂的型号,其总指挥由国防科工委报请国务院、中央军委任命.国家重点研制型号的其他各级指挥,以及未列为国家重点研制型号的各级指挥,由主管部门或研制部门任命.
第十三条 总指挥是武器装备研制任务的行政总负责人,即行政方面的组织者、指挥者.其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上级下达的研制任务,落实研究、试制和协作配套单位,明确任务分工,提出并落实重大技术改造措施,主动协调跨部门的重要问题.
(二)组织编制完成研制任务的总计划和阶段计划,并提出跨部门的计划要求;组织编制经费总概算和年度预、决算等.
(三)组织计划调度,督促检查研制计划实施情况.研究解决所在行政系统范围内人员、物资、经费及外部协作配套等保障条件.
(四)与有关部门协商,向上级(或二级定型委员会)提出试验计划;参与或配合重大试验的组织实施.
(五)大力支持总设计师的工作.对总设计师决定的技术问题,从行政指挥上创造条件,保证技术指挥线的畅通.
(六)检查考核本系统各级指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提出奖惩建议.
第十四条 系统、分系统和单项设备的行政指挥是系统、分系统和单项设备研制工作的组织实施者,其主要职责均可参照总指挥的职责执行.
第十五条 各级行政指挥的日常办事机构,可以是其所在行政单位的主管业务职能部门,这些部门应当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工作;也可以在本部门编制内抽调人员另设精干的办事机构.

第四章 工作原则和工作关系
第十六条 两个系统是在主管部门领导下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两条指挥线.
总设计师在设计技术上对主管部门负责,同时对任命单位负责.其经常工作,应当在行政总指挥的统一组织领导下进行.
行政指挥系统要支持各级设计师行使职能,协助做好技术协调,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技术决策的实现.设计师系统应当及时从技术上为各级指挥进行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第十七条 设计技术工作与试制、试验或计划调度出现矛盾时,应当由总指挥牵头,会同总设计师召集联席会议进行协调;经协调解决不了的,由主管部门组织协调;经主管部门协调仍解决不了的,由国防科工委协调解决.
承担配套任务的部门,应当按型号研制总进度要求进行工作,所需保障条件,按行政隶属关系解决.
第十八条 两个系统在工作中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关系:
(一)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局部要服从全局.完成武器装备研制任务是全局.两个系统都要从全局出发,紧密配合,努力实现型号总体要求;各级设计师在制定具体的设计方案时,应当根据总体和系统的技术要求进行工作.
(二)技术状态的稳定与技术改进的关系.各级设计师应当按研制程序和计划完成各阶段的任务.凡已通过总体验证可行的技术状态,一般不宜改变.凡经过试验已达到设计指标的技术状态,在本型号应予冻结.已经确定的总体与系统、系统与部件的接口参数不得任意变动;确需变动的,应当逐级办理报批手续或签订协议书.
(三)技术民主与技术集中的关系.各级设计师在工作中应当发扬技术民主,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有权对协调不一致的技术问题作出决定.下级设计师在处理接口及指标分配等问题时,应当服从上级设计师的决定,不得各行其是.
(四)研制质量与进度的关系.研制工作要遵循研制程序,按规定的质量和进度完成任务.在质量与进度发生矛盾时,应当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努力完成进度要求.
(五)设计与工艺的关系.设计部门和生产部门应当密切配合,共同保证设计方案的实现.各级设计师要充分注意设计工艺的先进性、经济性、合理性.工艺部门必须认真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工作,从工艺上保障研制的产品完全符合质量要求.对设计中考虑不周或难以实现的工艺要求,工艺部门应当提出改进或改变意见.设计与工艺发生矛盾而影响试制时,设计师应当与有关人员共同协商解决.
(六)两个系统与使用部门的关系.两个系统和使用部门应当大力协同,相互支持,努力完成武器装备研制任务.使用部门在提出战术技术指标和使用要求时,应当充分听取研制部门的意见.两个系统在制定研制方案时,应当充分听取使用部门的意见.战术技术指标和研制方案一经上级批准,不得轻易变动;确需改变的,应当经双方充分协商后,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武器装备研制主管部门可根据本条例,结合本部门具体情况,制定两个系统的工作细则,报国防科工委备案.
第二十条 重大预研项目的技术责任制,各部门可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二十一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发布的《武器装备研制工作建立总设计师制度和行政指挥管理责任制的规定》同时废止.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