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军队工资制度改革后军人死亡一次性抚恤金计发问题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1 05:47:01  浏览:831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军队工资制度改革后军人死亡一次性抚恤金计发问题的通知

民政部 财政部


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军队工资制度改革后军人死亡一次性抚恤金计发问题的通知
1994年11月4日,民政部、财政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财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财政局:
根据中央军委印发的《军队工资制度改革方案》(〔1993〕13号)的规定,现将军人死亡后一次性抚恤金计发问题通知如下:
一、在职军官、文职干部死亡后,一次性抚恤金计发项目为:职务(专业技术等级)工资、军衔(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和军龄工资(见附件一)。
二、在职士官死亡后,一次性抚恤金计发项目为:军衔等级工资、基础工资和军龄工资(见附件二)。
三、军队离退休人员死亡后,一次性抚恤金按以下项目计发:
(一)1993年9月30日以前批准离退休的包括:
1.民政部、财政部民优发〔1991〕12号和民优发〔1992〕32号规定的计发项目;
2.总政治部、总后勤部〔1992〕后财字第630号增加的离退休费(见附件四);
3.总政治部、总后勤部〔1992〕后财字第679号增加的离退休费(见附件五);  4.民政部、人事部、财政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1992〕政干字第417号增加的离退休费(见附件六);
5.中央军委〔1993〕13号,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1993〕后联字4号及财政部、中共中央组织部、民政部、人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94〕财社字第19号规定增加的离退休费(见附件三之一、之二);
6.总后勤部〔1993〕后财字第759号规定的将补助补贴归并离退休费(见附件七)。  (二)1993年10月1日以后批准离退休的人员按中央军委〔1993〕13号及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1993〕后联字4号确定的离退休时的全额基本工资计发一次性抚恤金(见附件一)。
四、义务兵和月工资低于少尉正排军官工资标准的其他军人死亡后,按排职职务工资(一档)、少尉军衔工资(基本标准)和基础工资三项之和计发一次性抚恤金。
五、上述一次性抚恤金计发标准从1993年10月1日起执行。313附件:
一、军官、文职干部工资标准表;
二、士官工资标准表;
三、离退休干部增加离退休费标准表(之一)、军队离休退休干部、退休志愿兵增加离休退休费标准表(之二);
四、军队离退休干部增加离退休费标准表;
五、军队离退休人员增加离退休费标准表。
六、《关于解决军队部分离休退休干部生活待遇问题的通知》〔1992〕政干字第417号;
七、《关于归并现行补助补贴及有关问题的通知》〔1993〕后财字第759。
附件一: 军官、文职干部工资标准表
------------------------------------------------------------------------------------
| 职务(专业技术)等级 | 职 务
|------------------------------------------------|--------------------------------
|军事、政治、| 专业技术军官,| 非专业技术 | 一 | 二 | 三 | 四 |
| 后勤军官 |专业技术文职干部| 文职干部 | 档 | 档 | 档 | 档 |
|----------------------------------------------------------------------------------
|军委主席、副主席实行固定额工资标准,每人每月1450元(含职务、军衔、基础工资)。
|----------------------------------------------------------------------------------
|军委委员 | 一 级 | |526|552|578|604|
|------------|----------------|----------------|------|------|------|------|
|大军区正职 | 二 级 | |476|500|526|552|
|------------|----------------|----------------|------|------|------|------|
|大军区副职 | 三 级 |按大军区副职待遇|428|452|476|500|
|------------|----------------|----------------|------|------|------|------|
|正 军 职 | 四 级 | 按正军职待遇 |382|404|428|452|
|------------|----------------|----------------|------|------|------|------|
|副 军 职 | 五 级 | 按副军职待遇 |338|360|382|404|
|------------|----------------|----------------|------|------|------|------|
|正 师 职 | 六 级 | 正 局 级 |296|316|338|360|
|------------|----------------|----------------|------|------|------|------|
|副 师 职 | 七 级 | 副 局 级 |256|276|296|316|
|------------|----------------|----------------|------|------|------|------|
|正 团 职 | 八 级 | 正 处 级 |220|236|256|276|
|------------|----------------|----------------|------|------|------|------|
|副 团 职 | 九 级 | 副 处 级 |192|204|220|236|
|------------|----------------|----------------|------|------|------|------|
|正 营 职 | 十 级 | 正 科 级 |170|180|192|204|
|------------|----------------|----------------|------|------|------|------|
|副 营 职 | 十一级 | 副 科 级 |152|160|170|180|
|------------|----------------|----------------|------|------|------|------|
|正 连 职 | 十二级 | 一 级 科 员 |136|144|152|160|
|------------|----------------|----------------|------|------|------|------|
|副 连 职 | 十三级 | 二 级 科 员 |124|130|136|144|
|------------|----------------|----------------|------|------|------|------|
|排 职 | 十四级 | 办 事 员 |112|118|124|130|
|----------------------------------------------------------------------------------
|说明:表中职务等级对应关系,仅限执行工资标准,不涉及其他待遇。
------------------------------------------------------------------------------------
单位:元/月
--------------------------------------------------------------------------------------
工 资 ||军衔(级别)工资 ||基础||军龄|
----------------------------------------------||------------------|| ||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军衔|级别|基本 ||工资||工资|
档 | 档 | 档 | 档 | 档 | 档 || | |工资 || || |
----------------------------------------------||----|----|------||----||----|
||上将|特级|555|| || |
----------------------------------------------||----|----|------|| || |
630|656|682| | | ||中将|1级|465|| || |
------|------|------|------|------|------||----|----|------|| || |
578|604|630|656| | ||少将|2级|375|| ||每 |
------|------|------|------|------|------||----|----|------|| || |
526|552|578|604|630| ||大校|3级|315|| ||服 |
------|------|------|------|------|------||----|----|------|| || |
476|500|526|552|578| ||上校|4级|255|| ||现 |
------|------|------|------|------|------||----|----|------|| || |
428|452|476|500|526|552||中校|5级|195|| ||役 |
------|------|------|------|------|------||----|----|------|| || |
382|404|428|452|476|500||少校|6级|135|| ||1 |
------|------|------|------|------|------||----|----|------|| || |
338|360|382|404|428|452||上尉|7级|105||90||年 |
------|------|------|------|------|------||----|----|------|| || |
296|316|338|360|382|404||中尉|8级| 80|| ||按 |
------|------|------|------|------|------||----|----|------|| || |
256|276|296|316|338|360||少尉|9级| 60|| ||1 |
------|------|------|------|------|------||----|----|------|| || |
220|236|256|276|296| || | | || ||元 |
------|------|------|------|------|------||----|----|------|| || |
192|204|220|236|256| || | | || ||计 |
------|------|------|------|------|------||----|----|------|| || |
170|180|192|204| | || | | || ||发 |
------|------|------|------|------|------||----|----|------|| || |
152|160|170|180| | || | | || || |
------|------|------|------|------|------||----|----|------|| || |
136|144|152|160| | || | | || || |
------------------------------------------------------------------------------------|
|
--------------------------------------------------------------------------------------
附件二: 士官工资标准表
单位:元/月
----------------------------------------------------------------------------
| | 军 衔 等 级 工 资 || || |
|军衔等级|--------------------------------------||基础工资||军龄工资|
| |一档 |二档 |三档 |四档 |五档 || || |
|--------|------|------|------|------|------||--------||--------|
| |四级|330|348|366|384|402|| || |
|军|----|------|------|------|------|------|| || |
| |三级|252|266|280|294|312|| || |
|士|----|------|------|------|------|------|| || |
| |二级|200|212|224|238| || || |
|长|----|------|------|------|------|------|| ||每服现 |
| |一级|156|166|176|188| || ||役1年 |
|--|----|------|------|------|------|------|| 90 ||按1元 |
| |四级|312|330|348|366|384|| ||计 发 |
|专|----|------|------|------|------|------|| || |
|业|三级|238|252|266|280|294|| || |
|军|----|------|------|------|------|------|| || |
|士|二级|188|200|212|224| || || |
| |----|------|------|------|------|------|| || |
| |一级|146|156|166|176| || || |
|--|--------------------------------------------------------------------|
|说明:四级士官军衔等级工资达到第五档标准后,每年增资标准按8元 |
|执行。 |
----------------------------------------------------------------------------
附件三(之一): 离退休干部增加离退休费标准表
单位:元/月
--------------------------------------------------------------------
| 职务(专业技术)等级 | 增加离退休费标准 |
|----------------------------------------|----------------------|
|军委委员 | |一 级| 700 |
|----------|----------------|----------|----------------------|
|大军区正职| |二 级| 640 |
|----------|----------------|----------|----------------------|
|大军区副职|按大军区副职待遇|三 级| 580 |
|----------|----------------|----------|----------------------|
|正 军 职|按正军职待遇 |四 级| 520 |
|----------|----------------|----------|----------------------|
|副 军 职|按副军职待遇 |五 级| 480 |
|----------|----------------|----------|----------------------|
|正 师 职|正 局 级 |六 级| 420 |
|----------|----------------|----------|----------------------|
|副 师 职|副 局 级 |七 级| 370 |
|----------|----------------|----------|----------------------|
|正 团 职|正 处 级 |八 级| 310 |
|----------|----------------|----------|----------------------|
|副 团 职|副 处 级 |九 级| 250 |
|----------|----------------|----------|----------------------|
|正 营 职|正 科 级 |十 级| 220 |
|----------|----------------|----------|----------------------|
|副 营 职|副 科 级 |十 一 级| 180 |
|----------|----------------|----------|----------------------|
|连职以下 |科 员 以 下 |十二级以下| 140 |
|----------------------------------------|----------------------|
| |1.军委原主席、副主席|
| | 执行现职军委主席、|
| | 副主席的工资标准。|
| |2.原副兵团职干部,增|
| 说 明 | 加离退休费按550|
| | 元标准执行。 |
| |3.增加离退休费标准 |
| | 包括职务、军衔和 |
| | 基础工资三部分。 |
--------------------------------------------------------------------
附件三(之二): 军队离休退休干部、退休志愿兵增加离休退休费标准表
单位:元/月
------------------------------------------------------------------------
| 干部职务(专业技术)等级 |志愿兵级别|离休退休费标准|
|----------------------------------------|----------|--------------|
|军委委员 | | 一 级 | | 700 |
|----------|----------------|----------|----------|--------------|
|大军区正职| | 二 级 | | 640 |
|----------|----------------|----------|----------|--------------|
|大军区副职|按大军区副职待遇| 三 级 | | 580 |
|----------|----------------|----------|----------|--------------|
|正 军 职|按正军职待遇 | 四 级 | | 520 |
|----------|----------------|----------|----------|--------------|
|副 军 职|按副军职待遇 | 五 级 | | 480 |
|----------|----------------|----------|----------|--------------|
|正 师 职|正 局 级 | 六 级 | | 420 |
|----------|----------------|----------|----------|--------------|
|副 师 职|副 局 级 | 七 级 | | 370 |
|----------|----------------|----------|----------|--------------|
|正 团 职|正 处 级 | 八 级 | | 310 |
|----------|----------------|----------|----------|--------------|
|副 团 职|副 处 级 | 九 级 |七、八级 | 250 |
|----------|----------------|----------|----------|--------------|
|正 营 职|正 科 级 | 十 级 |五、六级 | 220 |
|----------|----------------|----------|----------|--------------|
|副 营 职|副 科 级 | 十一级 |三、四级 | 180 |
|----------|----------------|----------|----------|--------------|
|连职以下 |科 员 以 下 |十二级以下|一、二级 | 140 |
|----------|----------------------------|--------------------------|
| |1.增加离休退休费标准包括职务、军衔和基础工资三部分。 |
|说 明|2.此表中职务等级对应关系,仅限于增加离休退休费,不涉 |
| |及其他待遇。 |
------------------------------------------------------------------------
附件四: 军队离退休干部增加离退休费标准表
------------------------------------------------------------------
| 职务(专业技术)等级 |增加离退休费标准(元/月)|
|----------------------------------|--------------------------|
|军委委员以上 | 40 |
|----------------------------------|--------------------------|
|大军区正职(1级) | 30 |
|----------------------------------|--------------------------|
|大军区副职(2级) | 24 |
|----------------------------------|--------------------------|
|正军职(3、4级,按正军职待遇) | 22 |
|----------------------------------|--------------------------|
|副军职(5级,按副军职待遇) | 20 |
|----------------------------------|--------------------------|
|正师职(6级、正局级) | 18 |
|----------------------------------|--------------------------|
|副师职(7级、副局级)以下 | 16 |
------------------------------------------------------------------
附件五: 军队离退休人员增加离退休费标准表
----------------------------------------------------
|职务(专业技术)等级|增加离退休费标准(元/月)|
|--------------------|--------------------------|
| 大军区职 | 80 |
|--------------------|--------------------------|
| 军 职 | 70 |
|--------------------|--------------------------|
| 师 职 | 60 |
|--------------------|--------------------------|
| 团 职 | 50 |
|--------------------|--------------------------|
| 营 职 | 40 |
|--------------------|--------------------------|
| 连 职 | 30 |
|--------------------|--------------------------|
| 排 职 | 20 |
|--------------------|--------------------------|
| 志愿兵 | 16 |
----------------------------------------------------

附件六:民政部、人事部、财政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关于解决军队部分离休退休干部生活待遇问题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厅(局)、人事厅(局)、财政厅(局),各军区、各军兵种、各总部、国防科工委、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政治部、后勤(院务、校务)部,武警部队政治部、后勤部:
根据1989年党中央关于解决离休退休干部生活待遇的原则和《国务院批转人事部、国家计委、财政部一九八九年调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1989〕82号)精神,决定适当提高部分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的生活待遇。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军队退休干部的退休生活费最低保证数,1989年9月30日前每月不足70元的,提高到70元;因战因公致残或患二、三期矽肺病,每月不足85元的,提高到85元。在此基础上累加1989年10月后增加的退休生活费。
二、执行地方工资标准的军队离休退休干部,1957年以来没调过级的;执行军队工资标准的离休退休干部,1965年以来没调过级的,按提高一级工资(1965年至1979年执行的军队干部行政工资标准)的数额增加离休退休费。1981年前移交政府安置的离休干部,已按国发〔1989〕82号文件规定提高一级工资数额增加离休费的,不再调级增加离休费。
三、1988年9月30日以前军队批准退休、执行军队干部退休生活费标准的退休干部,按照军职干部每人每月30元,师职干部每人每月25元,团职以下干部每人每月20元的标准增加退休生活费。
四、提高军队部分离休退休干部上述生活待遇,从1992年7月1日起执行。由军队管理的和未移交政府安置的,所需经费从军费开支。已移交政府安置的,今年所需经费从军费开支,由军分区按所在地区级管理部门提供的名单(式样附后),一次拨给其管理部门。从1993年1月1日起,按现行财政体制规定,分别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开支。
五、调整离休退休费的审批办法是:在军队的师职(含专业技术4级)以下离休退休干部,由现管理单位的上一级政治机关审批;军职(含专业技术3级)以上离休退休干部,由大军区级单位政治机关审批。移交政府安置的离休退休干部,由地区级以上管理单位审批(审批表式样附后)。
这次解决部分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生活待遇问题,体现了国务院、中央军委对广大离休退休老同志的关怀。各单位一定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精心组织,抓好落实,把这件关系老同志切身利益的事情办好。

附件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关于归并现行补助补贴及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军区、各军兵种、国防科工委后勤部,总参三部、管理局,总政直工部,军事科学院院务部,国防大学校务部,总后所属各直供单位:
根据中央军委印发的《军队工资制度改革方案》(〔1993〕13号)和三总部《关于贯彻〈军队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办法》(〔1993〕后联字4号),参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军队现行的物价性、福利性补助补贴归并处理如下:
一、并入基本工资和保留的补助补贴
军官、文职干部和士官,执行新的工资标准后,原享受的洗理费,书报补助费,副食品价格补贴,肉价补贴,肉、蛋、菜价格补贴,燃料价格补贴,伙食补助,各种粮、油、煤价格补贴,生活补助费,除按规定已并入基本工资的外,剩余部分予以保留,改称福利补助和伙食补贴。标准为:
福利补助。军官、文职干部每人每月按60元,士官按25元计发。
伙食补助。军官、文职干部每人每月按50元,士官按35元计发。
二、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
(一)在各级人大、政协等机构任职的军队干部和编外干部,其补助补贴的归并与保留,按军官、文职干部的规定执行。其中,未执行军官、文职干部原“三结构”工资标准的,按原享受的上述补助补贴数额减去保留的部分后,其差额计入基本工资。
(二)离退休干部保留的补助补贴,按军官、文职干部的规定执行;并入的补助补贴,与同职级军官、文职干部同口径计入离退休费。具体办法,按同职级军官、文职干部原享受的上述补助补贴,减去按总政、总后(1992)后财字第630号和总后(1991)后财字第321号文件规定已计入离退休费的部分,以及保留的补助补贴后,其差额计入离退休费基数。  1979年起执行的、1985年6月底以前离退休干部享受的副食品价格补贴,仍继续保留,不计为计发有关费用的基数。
(三)退休志愿兵保留的补助补贴,按士官的规定执行;并入的补助补贴,按士官并入工资的数额计入退休费。具体办法,按士官原享受的上述补助补贴,减去按总政、总后(1992)后财字第630号和总后(1991)后财字第321号文件规定已计入退休费的部分,以及保留的补助补贴后,其差额计入退休费基数。
军官、文职干部(含在各级人大、政协等机构任职的军队干部、编外干部和离退休干部)、士官(含退休志愿兵),除上述归并、保留的项目外,其他补助补贴标准及发放办法仍按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此规定从一九九三年十月一日起执行。以往有关规定与此不符的,按此执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西藏自治区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管理办法

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西藏自治区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管理办法
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1990年8月4日西藏自治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采矿范围与办矿条件
第三章 采矿登记和审批程序
第四章 采矿监督管理
第五章 处 罚
第六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我区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的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促进矿业发展,保障西藏经济建设当前和长远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下称“矿产资源法”)第十四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的实
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西藏行政区域内开办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都必须遵守本办法。
集体矿山企业包括:由村、乡(镇)和县办的集体矿山企业;由国家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自办或者联办的集体矿山企业;区内集体组织与区外联营的以及区外集体组织进藏开办的集体矿山企业。
个体采矿指:区内农牧民、居民自办或者合伙采矿及个体工商户采矿。
第三条 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地表或者地下的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
自治区保障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利用任何手段侵占、破坏矿产资源。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加强矿产资源的保护工作。
开采矿产资源必须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取得采矿权。自治区保护合法的采矿权不受侵犯,保障矿区的生产秩序不受影响和破坏。
采矿权不得买卖、出租,不得用作抵押。
第四条 国家对矿产资源实行有偿开采,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必须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缴纳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
第五条 自治区各级人民政府,要认真贯彻“开放、搞活、管好”,加快开发地下资源的总方针,对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实行“积极扶持、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矿山企业的发展;通过行政管理,指导、帮助和监督个人依法开采。
村、乡(镇)开办集体矿山企业和农牧民采矿的,应该给予照顾。
第六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主管全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并负有实施本办法的监督管理职责。
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协助自治区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进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各地质勘察单位和国营矿山企业,应当按照“积极扶持、有偿互惠”的原则,向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提供地质矿产资料和采矿技术咨询,对村、乡(镇)办的集体矿山和农牧民个体采矿,应优惠提供。
第八条 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必须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履行保护矿产资源、保护水源、保护草场、保护环境、保护自然景观、保护矿产所在地的农牧民利益,承担治理、复垦和种植的义务。

第二章 采矿范围与办矿条件
第九条 集体矿山企业采矿范围是:
一、未列入国家和自治区建设规划的一般矿床(点)及零星分散的矿产;
二、国营矿山企业矿区范围以内的边角和残留矿体(块),以及由主管部门批准开采的其它矿体(块);
三、正在进行地质勘察工作的一般矿区,在不影响勘察工作的前提下,经地质勘察单位同意,并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开采的矿体(块)。
第十条 个体采矿范围是:
一、只能用作普通建筑材料的砂、石、粘土;
二、农牧民生活自用的少量矿产;
三、零星分散的矿产;
四、在不损害国家根本利益的前提下,自治区认为可以划归个体开采的其它矿产。
第十一条 开办集体矿山企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必要的地质矿产资源和图件;
二、较合理的开采方案或者采矿设计;
三、明确采矿范围(含空间位置)的图件及资料,若有毗邻矿山,亦需持有与毗邻矿山企业达成各自明确采矿范围(含空间位置)的协议书;
四、必要的生产技术条件、矿山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措施;
五、与所申办采矿规模相适应的资金、设备和技术力量;
六、办矿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计经委出具的企业资格证书;
七、办矿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的办矿证明。
第十二条 区内村、乡(镇)开办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应具备的条件是:
一、基本的地质矿产资料;
二、上一级人民政府的办矿批准书;
三、明确开采矿种、地点、范围(含空间位置)和开采方案;
四、必要的矿山安全生产、采矿技术、资金和环境保护措施。
个体采矿的办矿条件,可适当放宽。
第十三条 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不得进入下列矿区和对下列矿产(种)从事采矿活动:
一、国家和自治区已经或者正在规划的矿区;
二、国家和自治区正在进行或者拟定近期进行地质勘察的重要矿区;
三、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稀有金属、高中档宝石等矿种;
四、严禁个体采矿者从事金、银的采、选、冶活动。
第十四条 禁止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在下列范围内采矿:
一、机场及国防工程设施圈定的范围以内;
二、重要河流、桥梁、堤坝两侧五百米以内;
三、重要公路两侧一百五十米以内;
四、国家和自治区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重要风景区;
五、国家和自治区重点保护的不能移动的历史名胜古迹所在地及寺庙;
六、国家和自治区规定不能采矿的其它地区。

第三章 采矿登记和审批程序
第十五条 开办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必须依法申请登记,领取采矿许可证。严禁无证开采。
第十六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对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逐步实行分级审批、发证的制度。
一、农牧民个体采挖第十条一、二项中的矿种,不需办理采矿许可证,在乡(镇)人民政府指定的地点采挖,开采第十条三、四项中的矿种,由县(市)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报地(市)级矿管机构对其开采范围进行复核后,签发采矿许可证。
二、村、乡(镇)开办集体矿山企业,由县(市)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报地(市)级矿管机构对其开采范围和综合利用方案复核后,签发采矿许可证。
三、县(市)开办集体矿山企业,由县(市)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报地(市)级矿管机构初核后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对其开采范围和综合利用方案复核后,签发采矿许可证。
四、各地(市)所属部门开办集体矿山企业,由地(市)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复核其开采范围和综合利用方案,签发采矿许可证。
五、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开办集体矿山企业,经主管部门同意后,由自治区人民政府计经委批准,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复核其开采范围和综合利用方案,签发采矿许可证。
六、跨地、市行政区划的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还须经矿产所在地区行署或者人民政府同意。
七、区外集体组织进藏开办集体矿山企业,须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报告,经审批后,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复核其开采范围和综合利用方案,签发采矿许可证。
八、凡申请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贵重矿种、国家急缺矿种和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矿区(种),按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严格申办、审批和发证程序。
第十七条 开采特定矿种和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实行有计划开采,并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后,根据批准文件,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登记发证。
第十八条 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申办采矿登记,应向登记管理机构缴纳采矿登记手续费。
第十九条 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凭采矿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第二十条 采矿申请登记表、采矿许可证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统一印制,其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印制和伪造。
采矿许可证的有效期以批准的年限为准,自领证之日起,一年以内未建设和开采的,采矿许可证和营业执照自行失效。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提前三个月到原采矿登记管理机构办理变更手续,换领或重新办理采矿许可证:

一、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开采的;
二、企业分立,合并或者有其它重要事项变更的;
三、变更开采方式或者开采地点的;
四、扩大开采范围或者变更、增加新矿种的。

第四章 采矿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协助并参与自治区人民政府计经委工业主管部门对我区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宏观管理,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做到协调发展。
第二十三条 重要矿山采矿设计或者开采方案,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业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第二十四条 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必须严格遵守《矿产资源法》和本办法的规定,在批准的开采范围(含空间位置)内从事采矿活动,不得越界开采,并接受矿管、工商、司法、劳动安全和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检查和管理。
采矿权属等纠纷,有关各方要服从矿管、工商、司法、劳动安全、环境保护部门的协调和裁决。赴矿山行使职权的执法人员,必须佩戴标志并出示证件。
第二十五条 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必须按照规定的采矿程序、选择合理的开采方案和选矿工艺,使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达到矿山设计规定要求;严禁乱采滥挖、采浅弃深、采厚弃薄、采大弃小、采富弃贫、采易弃难,浪费和破坏矿产资源。
第二十六条 在开采主矿种或者较高品位矿种的同时,对有工业价值并已作出经济技术综合评价的共生和伴生矿种,应当综合设计、综合开采、综合利用,对暂不能利用的,必须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损失和浪费矿产资源。
第二十七条 金、银等贵重金属的开采审批和产品销售,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第二十八条 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开采的矿产品,属国家统管的,由国家规定的单位收购;列入自治区统管的,以及计划收购的矿产品,由自治区规定的单位收购;国家和自治区统管以外的矿产品,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者可以自行销售。
第二十九条 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执行国家和自治区颁布的劳动保护安全法规和规定,加强矿山安全和工业卫生管理,确保矿山安全生产。
第三十条 因采矿给他人生产、生活造成损失的,应当合理赔偿,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第三十一条 因开办或者扩建国营矿山企业,需要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搬迁或者停采的,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必须无条件服从。但国营矿山企业应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
第三十二条 采矿生产中,集体矿山企业要定期测绘井上、井下采掘工程对照图或露天采场平面图,个体采矿也应作必要的矿山地质测量工作,并按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向原采矿登记管理机构和其它有关部门报送本企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半年和年终报表等资料。
第三十三条 关闭矿山,必须提前半年提出闭坑报告,并附采掘工程分布图或露天采场终了平面图等资料,报经矿山企业主管部门批准,由原采矿登记管理机构和储量审批机构复核后,方可关闭矿山,同时向自治区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汇交矿山闭坑地质资料。未经批准,矿山企
业和个体采矿者,一律不得自行关闭。
第三十四条 矿山因故停采,应及时提出矿山停采申请报告,说明停采原因以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并附相应图件等资料,由矿山企业主管部门牵头,会同原采矿登记管理机构和储量审批机构,核查矿山停采原因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经批准后,方可停采,并向原采矿登记
管理机构提交矿山停采地质资料;未经批准,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者不得擅自停采。


第五章 处 罚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责令停止开采、赔偿损失、没收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可并处违法所得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拒不停止开采,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吊销采矿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并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
事责任。
一、采用破坏性的采矿方法开采矿资源,造成矿产资源严重损失、浪费的;
二、矿床中具有重要工业价值,并已作出综合地质评价的共生和伴生矿产,只开采主矿种或者较高品位矿种的;
三、超越批准的采矿范围(含空间位置)采矿的;
四、擅自移动、破坏矿界桩等地面标志,或者涂改矿界资料,非法扩大采矿范围(含空间位置)的。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处罚:
一、买卖、出租或者转让矿产资源的,没收违法所得,同时处以违法所得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
二、买卖、出租、抵押或者非法转让采矿权的,没收违法所得,同时处以违法所得百分之三十以下的罚款,并吊销采矿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三、伪造、变造、涂改采矿许可证的,没收或者吊销许可证,并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六十七条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责令停止开采、赔偿损失、没收矿产品和违法所得;拒不停止开采,造成矿产资源严重损失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取得采矿权,擅自采矿的;
二、擅自进入国营矿山企业矿区范围内采矿的;
三、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的;
四、擅自进入他人依法取得采矿权的开采范围内采矿的。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走私、倒买倒卖国家和自治区统购统销的矿产品的,没收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同时处以违法所得百分之八十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七条和一百一十八条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自行关闭、擅自停采的,除按正常生产水平计纳各种税收外,原采矿登记管理机构还应责令其限期办理闭坑、停采手续。逾期不办理手续的,可处以应缴纳税金五倍以下罚款。
第四十条 本办法第三十五条一、二项和第三十九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决定;第三十五条三、四项和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由矿产所在地县(市)人民政府决定;第三十八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由矿产所在地县(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决定。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受到行政处罚的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罚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天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对没收犯法所得和罚款决定,期限届满,既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阻碍、拒绝和干扰矿管、工商、司法、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等部门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情节轻微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 严重影响和破坏矿山生产秩序,阻扰、破坏集体和个体依法采矿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 盗窃、哄抢、毁坏、强占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财产,情节轻微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一、二和第四项规定,给予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一百五十二条和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的具体运用问题由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1991年1月1日起执行,1988年2月24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的《西藏自治区矿产资源管理暂行规定》和《西藏自治区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管理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1990年8月4日
  按照《婚姻法》解释二的规定,婚姻存续间取得的财产,包括来自一方或双方的父母,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但是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颁布实施,第七条第一款明确规定:“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三)项的规定,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将产权登记主体与明确表示赠与一方联系起来,可以使父母出资购房真实意图的判断依据更为客观,便于司法认定及统一裁量尺度,也有利于均衡保护婚姻双方及其父母的权益。在离婚率和房价一样节节攀升的今天,婚姻法的变动又一次贴着时代的脉搏。

  【案情】

  原告李倩和被告张涛自由恋爱,于2011年1月15日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双方无固定收入,但原告李倩父母是商人,有一个富庶的家庭,婚后原告李倩父母出资为其购买住房一套,登记在原告李倩名下,婚后不久生育一女儿张佳佳,整个家庭其乐融融。然而,幸福婚姻没有过多久,被告张涛渐渐在社会上结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开始经常光顾一些娱乐场所,常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没有想到他这些“朋友”经常在烟、酒里惨有毒品,慢慢被告张涛无法自拔,瞒着原告李倩到处借钱甚至以民间高利贷来满足自己的吸毒需求。2011年过年前一天,债主上门讨债,原告李倩知道后,痛苦万分,眼泪顺着脸颊肆无忌惮的飞流而下,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欠债多达几十万,导致幸福美满的婚姻失去昔日的快乐,为了挽回自己的丈夫,挽回这个家,原告李倩问其亲戚朋友借钱帮助被告还清债务。被告张涛当时也答应不再吸食毒品,但是,好景不长,只忍耐了2个月,又去吸食毒品,经常彻夜不归,对家庭不闻不问。2012年12月14日,被告张涛被公安机关强制戒毒2年,现在广西桂林马鞍山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原告李倩得知后彻底绝望,带着仅有四个月女儿一起回到娘家生活。2013年3月4日,原告以夫妻感情完全破裂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与被告张涛离婚,被告张涛同意离婚,但主张婚后原告李倩父母出资购买的住房系夫妻共同财产,应予以分割,原告李倩认为属于个人财产,法院是否应该认定该产权归夫妻共同财产呢?

  【分歧】

  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该不动产产权归属及离婚时如何分割的问题。存在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 ,将婚后父母出资应该理解为既包括父母支付全部购房款也包括仅支付部分购房款,对出资多少不做区分,只要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就认定为自己子女的个人财产。在本案中,该房产为原该李倩个人财产。第二种意见认为,对出资进行区分是支付全款还是部分房款,在只支付部分房款的情形下,仍认定该产权为原、被告夫妻共同财产,将父母的出资认定为是对原告李倩的赠与,增值部分也认定为原告李倩的个人财产。

  【评析】

  笔者认为此案件值得讨论研究,最高院为了在审判实践中更好地贯彻婚姻法的立法精神,先后出台了《解释一》、《解释二》,而《解释三》的出台,更为各级人民法院正确审理婚姻家庭案件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裁判依据,但是在新法适用初期并无案例指导或个案批复等形式予以引导,如何精准的解读《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七条成为关键。

  首先、笔者认为第一种意见将婚后父母部分出资夫妻二人按揭购房的情形,与婚前一方按揭购房婚后夫妻二人共同还贷这两种情形混为一谈,完全忽视了夫妻身份关系的的特殊性,违背《婚姻法》的立法精神。第二种意见区分了婚后父母为子女购房是全款出资还是部分出资这两种不同情形,但在父母部分出资的情形下,实质上是推定房屋产权区分为父母(以出资额)与夫妻二人(以剩余购房款项)按份共有,是没有法律依据,除非各方当事人依照意思自治进行约定。

  其次、在综合以上观点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也应对出资进行区分是支付全款还是部分房款,第一种情形,当婚后由一方父母出全款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时,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三)项的规定,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在本案中,如果原告李倩父母是全款出资为原告购买的房产,那么该房产就应当认定为原告李倩的个人财产,张涛无权主张予以分割。第二种情况,也是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即婚后夫妻购房父母仅支付了部分款项,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三)项的规定,则该出资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如果双方没有相反的约定,则所购房屋产权和增值归夫妻双方共同共有。同时在分割房产时可以考虑父母所赠出资对房屋取得所作出的贡献,在分割共同财产时应予以适当多分。如果本案中原告李倩父母仅是支付了部分款项,那么离婚时,被告张涛可以主张所购房屋产权和增值为夫妻双方共同共有予以分割。

  最后、笔者认为父母出资为子女结婚购房往往那个是用自己毕生积蓄,如果离婚时一概将房屋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则会违背父母为子女购房的最初意愿,同时也侵害了出资购房父母的财产权。笔者认为作上述理解,不但遵守了我国婚姻法所确立的夫妻婚后所得共同财产制的法定财产制,也与我物权法规定的孳息和增值归产权人所有的原则相符,同时在分割共有财产时又考虑到父母的利益,将更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平乐县人民法院)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